一二八事变的奋战迎敌
郑浪平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七章
日本为了替满洲国粉墨登场进行掩护,希望能够在上海挑起
事端,以分散国际注意力。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的半夜,日
军进入上海市区,对中国守军发动了攻势,十九路军立刻加以还
击,“一二八事变”就这样在上海开打。虽然十九路军的装备落
后,而且当时的粮饷不济,但是一种基于民族主义热血的精神,
激发着这些军人决定与日军进行一场血战。因此当日军还以为
“支那兵是太监兵”之时,华军就以陈旧的武器、有限的火力、
但是旺盛的士气与无畏的热血,给与入侵闸北的日军,迎头痛
击。日军指挥官盐则幸一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军队会进行浴血
抵抗,迫使日军面对逆势的包围,因此他只有下令陆战队在吴淞
登陆增援,在中国守军猛烈的反击之下,而无法登陆成功,另外
一支的日军在江湾竟然遭到围歼的命运。
日本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在中国东北悍然抗命而发动九一八事变之
后,居然能够赢得日本多数民意的支持,因而促成日本的政治结构发生激
变,少壮派军官从此实际上掌控了日本的政局发展方向。而由于关东军极欲
无中生有地完成“满洲国”独立大业,不希望国际社会过于集中注意力,观
察其粗劣炮制一个傀儡政权的伎俩,因此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联系
第64页
在上海的日本特务机关,设法在上海大都会,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社会的
注意力。
7.1 日本在上海制造冲突事端
这时日本的海军,对于陆军顺利地攻占中国东北,赢得大笔的军费以及
全国的民意拥戴,相当羡慕,当然也希望能够藉机表现,以扳回一些颜面与
利益。因此海军对于在上海发扬皇军神威,特别感到兴趣,而日本的犬养毅
政府,已经完全受到军方与军国主义的民意牵制,对于上海的紧张局势,只
有完全信任与授权海军来处理。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国的主要都会地区,在学生与工人阶层,都
发动了极强的反日运动,最令日本感到压力的,就是抵制日货的民间活动。
在九一八事变的三个月后,日本输往中国的产品,减少了近六〇%,使得日
本经济陷入更大的衰退危机之中;中国人民对于在中国境内耀武扬威的日本
人,也都表示愤慨与敌视。此时在中国境内的日侨与日本产品,都成为中国
人民排斥与攻击的对象,所以要想在国际的都会上海,制造中日冲突的火
苗,是非常容易的安排。
在板垣的指令之下,由日本驻上海的武官田中吉隆与投靠日本的特务川
岛芳子1,操纵日本浪人共同设计一个中、日的民间冲突。一九三二年一月
十八日在上海的三友实业社门口,发生日本和尚遭暴徒攻击的事件,日方立
刻归罪为中国工厂自卫队的暴行。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日本在上海租界的侨
民(有许多是后备军人与浪人),马上组织了自卫队与后援会,擅自攻击与
火烧三友实业社,并且要求日军立即动员前往上海,对中国兴师问罪。
而早已等待机会表现的日本海军,当然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兴问罪之
师,一方面调派更多的海军与陆战队前往上海,一方面对上海市政府提出极
其无理的要求。这时上海市长吴铁城,在中央政府已经陷入不知谁在当家的
状态之下,只有设法委曲求全的答应日本所有的要求。不料日本方面的目
的,根本不在要求中国逞凶、赔偿、道歉,而是要想找个军事攻击中国的藉
口,希望能够在上海挑起事端,为满洲国粉墨登场进行掩护;另一方面也要
给海军机会来扮演“膺惩暴支”的英雄角色,不能老让其陆军专美于前。当
___________
1 日川岛是满族后裔,由日本人养大,在抗战胜利后,依法被处死。
第65页
时日本海军认为,说不定上海的中国守军,又是来个“不抵抗”,那么海军
也就可以拣个大便宜了。
7.2 十九路军奋勇抗日
但是日本这次没有这种运气了。当时驻防上海的守军,是经过中央收编
广东的十九路军,这支部队并非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对于中央的命令也不会
完全言听计从。这时候的十九路军,真是鬼使神差地从江西苏区前线调防上
海,进行整休,指挥十九路军的将领是蒋光鼎与蔡廷锴,他们对于日军在东
北的侵略,可以说是敌忾同仇的恨之入骨,因此当日本海军又想在上海闹事
之时,当然就兴起守土有责的决心。十九路军的高层指挥官们,观察到日军
有可能在上海进行挑衅的意图,同时当时的国民政府又陷在改组的过渡状
态,因此便自己决定,假如日军真的在上海进行挑衅,他们绝对会给与反
击。这个护卫国土的决心,也得到十九路军部属的衷心支持。
当时的粤派主掌的国民政府,可以说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本身无粮无
饷可发,到处借贷又无门,地方割据势力根本不听指挥,帝国主义的压力又
难以招架,内部还经常爆发内讧。当时蒋介石仍是在野的身份,对于南京国
民政府已经面临失控状态,日军又想在上海生事以便扩大冲突、威胁京畿,
而深感不安,因此指示军政部长何应钦,与十九路军“打招呼”,希望不要
与日军冲突,假如发生任何事端,都交由地方政府处理。
这种低姿态的不抵抗政策,当然无法得到十九路军的支持。何应钦原本
干脆下令,准备调宪兵接替十九路军在上海市内的防务,不料日本海军却抢
先在一月二十八日的半夜,调兵进入上海市区,对中国守军发动了攻势,十
九路军立刻加以还击,“一二八事变”就这样在上海开打。
原先日本海军对于自己的战斗优势,有着绝对的信心与把握,他们认为
南京的国民政府已经失去指挥部队的能力,蒋介石又不在职务上,中央军大
部分仍在江西苏区作战,以及部分支援策应华北的局势,因此根本无法调军
救援上海,以日本陆战队的兵力来对付疲弱的十九路军,根本是牛刀小试,
绝对会一战功成,而能与关东军的胜利争锋比美。所以日本在上海的海军指
挥官盐泽幸一少将,在日军出动时曾狂妄地表示,日军只要四个小时,就可
以踏平上海的闸北。
第66页
虽然十九路军的装备落后,而其当时的粮饷不济(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
钱了,其他的部队也差不多没有领到粮饷),但是一种基于民族主义热血的
精神,激发着这些军人决定与日军进行一场血战。由于十九路军早有迎战的
准备,因此当日军还以为“支那兵是太监兵”之时,华军就以陈旧的武器、
有限的火力、但是旺盛的士气与无畏的热血,给与入侵闸北的日军,迎头痛
击。盐泽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军队会进行浴血抵抗,迫使日军面对逆势的
包围,因此他只有下令陆战队在吴淞登陆增援,在中国守军猛烈的反击之
下,而无法登陆成功,另外一支日军在江湾竟然遭到围歼的命运。
这种战果,大大振奋了所有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海内外的中国人慷慨
捐输,前往前线劳军与看顾伤兵,更有青年人报名参军以支援守军抗敌2。
7.3 日军在上海踢到铁板
上海是当时亚洲最国际化的大都会,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日,立刻惊动国
际社会,外国舆论开始对于中国守军的反击,充满了佩服与惊讶。而日军当
然是丢不起这个颜面,立刻下令撤换盐泽幸一,改由日本海军的第三舰队司
令野村吉三郎中将出任指挥官,继续向上海发动军事攻击。
但是野村仍然低估了十九路军的战力,与中国人民热情支持华军的士气
效用,二月十一日,大批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飞机与舰炮的掩护下,猛攻蕴
藻滨、曹家桥,以包抄据守吴淞口的华军,但是在彻夜的激战中,中国军队
几乎是有死无退,在华军大胆地运用逆袭之后,几处重要的阵地是失而复得
得,日军根本无法在上海的作战中,取得胜利。
这时日军连续在上海作战失利,使得东京的军部为之震动。军部必须要
立刻挽回皇军无敌的颜面,因此马上决定由陆军接管上海的作战,以第九师
团长植田谦吉中将率领陆军精锐,与增援的海、空军到达上海,更增派有名
的“久留米”旅团参战。植田到了上海,先设法安抚一下国际社会的不安,
表示日军的作战不会影响到大家的商业利益,日军的目的只是要中国军队撤
退,以“保护日本侨民的利益”,但其实植田只是为日本陆军部队的攻击行
动,增加一些准备时间而已。
___________
2 作者的先父是当时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之一,据先父说,还有当时来自东南亚的华人,不
但踊跃的捐助抗日经费,也有华侨青年离开学校与工作,兼程回国共赴国难,投入抗日作战。
可见只要中国决心抗日,所有海内外的华人,都是一心一德、义无反顾,来参与抗日行动。
第67页
粤派主掌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后,更是到了山穷水
尽、无力运作的地步,当然更无法挑起抗日的责任,最后只有宣布总辞。国
民党高层在紧急会商之后决定,重新启用蒋介石指挥军队,汪精卫负责政
务,胡汉民返回广州,国民政府先迁洛阳办公,以避免日军从上海沿江而
上,长驱直入防务空虚的首都。当日本开始向上海增兵之时,蒋介石也立刻
将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警卫师,编成八十七与八十八师,加上中央军校的教
导团与特种部队,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将军率领,投入上海的战斗序列,
接防左翼防线,以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植田谦吉的任务就是在上海狠狠地“教训”一下中国的军队,因此在布
署大军完毕之后,于二月二十日,在海空军强大炮火掩护之下,在江湾与朝
行之间,由坦克支援步兵,发动中央突破的猛烈攻击。这场作战对中国军队
而言,是前所未见的三军立体攻坚战,但是十九路军的豪气干云,第五军更
是蒋介石的王牌军,两支部队立刻联手反击日军的攻势,多处的阵地是浴血
的反复冲杀,日军绝对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居然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在激烈的
争夺战中,日军并没有突破中国守军的阵地而达成任务,特别是在朝行争夺
战中,日军被八十八师逆袭,而遭到惨败。此时中、外的舆论兴奋与哗然,
中国的人民更是狂喜已极,国人支持军队抗日的情绪,因此达到了空前高涨
的地步。
这下子日本政府可是陷入困境之中了,日本全国陆军只有十七个师团,
现在四个师团支援关东军,两个师团派到朝鲜,一个半师团在上海,再要调
兵就要影响到日本整体的防务了,所以日本现在只想赶快在上海做个军事的
了结。日军的参谋本部,不顾阵前易帅的兵家大忌,在二月二十四日,日皇
特别派遣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恢复现役,出任新组成的“上海派遣
军”司令官,增派第十一与十四师团,以及飞行团加入上海战斗序列(这时
候几乎多达一半的日本军队,已经在中国执行任务了)。
这时重掌兵权的蒋介石,原本打算在必要时与日本大打一仗,因此立刻
开会商定,将全国划分五个防卫区,分别要求割据各路的将帅,团结抗日为
国效命。但是各方反应却是非常的复杂,这些割据一方的军阀将帅们,仍在
计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因为参加这场战争而有所损失,更不愿自己的军队调
离自己的地盘,也担心别股势力的部队会乘机袭击,因此反应冷淡,更无出
兵响应的实际行动与计划。
第68页
7.34 顾全大局之下中日停战
这种缺乏全国一致抗战的局面,迫使蒋介石真实的了解到冷酷的现实,
假如中国要想真的进行对日长期抗战,现在只能就要见好就收,以图凝聚共
识与发展实力。因为假如真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把上海事变发展成为中日两
国的全面战争,那么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是既无兵、又无钱与日本作战
(当时中国连徵兵的制度都没有建立,当然也没有现代化的货币与税制),
而没有国家观念的各路诸侯,也可能会见风转舵,加入日本操控的傀儡组织
之中,中国最后只有面临亡国一途。
在上海抗敌的中国守军,面对日军的大举增援,一再的电请国民政府增
加援军,但是蒋介石也到了无兵可调的困境,因为各路诸侯根本拥兵不救,
原本由蒋介石所主控的部队不过六十多个师而已,主力则是用在对刚刚在江
西建国的共军作战。在与共军对峙的国民政府部队,在奉命抗日而调动之
后,就会立刻就受到共军的尾随追击,因此根本很难抽调援军布阵。
何况蒋介石发现日军已经决定准备见好就收,因此决定给日军一个下台
阶,而没有必要立刻以大军增援上海守军,只调动江西的蒋鼎文师、在河南
的胡宗南师,长途赶赴战场3,以及要杭州的上官云相师在纵深阵地集结待
命。
蒋介石的战略考虑以及调兵的困难,当然没有得到十九路军的同情。十
九路军眼见日军大举增兵,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得到更多战力的补充,因此
大为激动,强烈批评蒋介石拥兵不救。中国军队的将帅失和,增加了上海作
战的困难。蒋介石原本指示十九路军注意浏河的侧翼防守,但是十九路军根
本已经不把他的命令当成一回事了,十九路军忘了参战的第五军,其火力与
兵力都比自己要强,而在第二线的中央军也奉命抽调兵员,秘密补充十九路
军的阵亡缺额,一场十九路军与军委会之间的“误会战”,增加了整体协调
作战的困难。
日本的白川义则临危受命,负有“不能失败”的任务,白川大将对于迂
回作战有着高度的掌握,他的作战名言是,“只要能够迂回攻击敌人,就不
要正面攻击敌人”,因此他决定在表面上,仍然采取中央突破攻击,引诱中
___________
3 由于当时中国根本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长江水路又遭到封锁,因此等到增援部队到达
上海时,战事已经结束了,这又充分显示中国是全方位的落后,如何能够与日军进行全面的决
战?
第69页
国军队投入预备队,然后采取主力大迂回包围的战术,白川下令日军在海空
军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从二月二十八日起猛攻江湾与朝行,然后在中国守军
投入预备队反击之时,就展现他迂回作战的本事,下令日军十一师团由崇明
岛直接在浏河附近登陆,迂回包抄中国守军的背后。结果华军在兵力没有得
到补充,火力又远远不及日军的状况下,无法兼顾浏河的侧背防线。十九路
军也没有与第五军做好紧密的联系,就抽调走防守浏河的部队,等到日军从
浏河进行侧翼登陆,迅速地发动迂回攻击,威胁到上海守军补给线的安全,
第五军再想紧急的调动八十七师的预备队袭击登陆的日军,已经迟了一步。
因此在三月二日,华军全线被迫进行撤退。
这时候,国际强权国家担心战事扩大会妨碍到他们在上海的商业利
益,因此纷纷地介入调停,日本眼见满洲国已经炮制成功,也不想与国际社
会完全的决裂,而在上海的作战又不顺利,因此愿意接受停战。而国民政府
知道自己的实力仍然无法进行抗战,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援,因此也就同意
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当然日本在这个停战协定中,必须退回原来的阵地--
但是日本仍然讨到一个便宜,就是中国的部队不得直接进入上海市近郊4。
在上海签订停战协定之前,日本上海派遣军与上海日本的领事、侨民,
在四月二十九日,庆祝日皇裕仁生日(日本人叫天长节)的阅兵群众集会
中,遭到韩国反日志士尹奉吉的炸弹攻击,白川大将当场重伤致死,驻华公
使重光葵的一条腿被炸断,植田师团长的一双眼睛炸瞎,多名日本高级将校
与官员负伤,使整个日军的骄气为之震慑。
7.5 事变的分析与检讨
一二八事变的上海浴血抗战,虽然中国方面以低姿态的和局收场,但是
中国军队在上海作战时的英勇表现,足以洗刷中国军队在东北不战而退的屈
辱,而一般的中国平民百姓,自动自发的热烈支持军队抗日的各种表现,开
始凝聚了民族主义的力量,这对于后来中国的政局与历史,发生极其重大的
影响。这场浴血抵抗,不但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与兴奋,也让国际社会对于
___________
4 可是中国负责签订停战协定国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郭泰祺,不但被舆论批评得无法做人,
还被群情激动的学生围殴以致重伤住院。其实这个协定,已是自清朝以来,与日本军事冲突之
后,能够得到的最好条件的协议了,中国既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就能让日军退出所占领的
长江出海地区。
第70页
中国军队抵抗侵略的决心与能力,出现刮目相看的正面看法。
不过其中也有不利的结果,就是舆论过于同情十九路军的“孤军”抗
敌,因此强烈批评蒋介石的“拥兵不救”,更反对就此见好就收,而与日本
签订停战协定。这些可以说是见木不见林的看法,最终为十九路军发动“闽
变”而背叛国民政府留下伏笔。而广州方面的政府,甚至认为这是蒋介石与
汪精卫的卖国行为,有意打击与抹杀“粤军”的威信与表现,因此再一次酝
酿发动与南京政府分裂的行动。
若从事实的真相来分析,十九路军坚持不待命就自动地奋勇抗敌,当然
表现出中国军人守土有责的英勇士气,否则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陷入低迷与
绝望的中国人心,在中国军队继续不敢抵抗的之后挫折,真的有可能会面临
分崩离析的状况。但是若是跟着当时的舆论,认为国民政府只要学十九路军
的“跟日本人拼了”的战法,就可以在上海击败日军,或是进一步收复东北
失地,甚至还有可以“远征东瀛”的高调,那就不但是天真,甚至是激情与
过于幼稚了。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在上海与日军浴血奋战,而初步战绩令人振
奋,但这只能够暂时挡住过度自大与“轻敌”的日军攻势而已。真正的要和
日军一决高下,以当时中国的军队以及中国的国力,还是相差得太远了5。
但是当时政客与所谓舆论的批评下,蒋介石成为不肯支持十九路军“打
败”日军的“亲日”份子--只差点没有宣布他就是汉奸。事实上是,当时蒋
介石才刚刚在政府陷入危亡震撼之际复出,这时已经支离破碎的国民政府,
又在慌乱之中,刚迁到洛阳,蒋介石实在是既无充足的兵力可以调动,更无
足够的粮饷可发,一点维持政府运作的经费,以及安抚军队不要哗变的粮
饷,还是靠其舅子宋子文的关系,在上海的银行团中,软硬兼施地勉强给凑
出来的。假如蒋介石没有派遣精锐的第五军(那时蒋介石当时唯一能立刻调
动的中央军看家部队),及时地支援十九路军对抗日本的陆军攻势(第五军
兵力为五万,十九路军为三万,装备又以第五军为佳),那么上海的战局,
根本不待白川义则增援的大部队到达,十九路军就很可能会以惨败收场。
而日军之所以会无法在上海一击而胜,当然是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反击
的决心与战力,等到日本正式组成兵力强大的上海派遣军之后,情势就不同
了。此刻蒋介石颁布了全国防御计划,但中国各地拥兵割据的领袖们,却无
人真正的听命派兵响应,那么蒋介石就算是能够再凑出几师的部队支援上海
___________
5 在后来的对日的长城作战中,就清楚的显示出这个事实。
第71页
作战,最多也只能再挺几天或是几星期而已,根本也是无济于大局,却徒然
给国家增加更多的危机。
既然国际强权出面调停,日本也有意见好就收,蒋介石却仍然尽量的调
兵,在纵深阵地布署以防万一,因此从蒋介石的上海战略布局看来,他绝对
不是见死不救或是“不抗日”,更非因为十九路军不是中央嫡系部队就拥兵
不救(在上海血战的中央嫡系部队,要多于十九路军),而是蒋必须顾全大
局,若是在上海继续的再打下去,分裂与落后的中国,必然会吃大亏。但是
在当时,由于有心人是不断藉着十九路军事件,来攻讦蒋介石,更多的人便
误以为蒋介石不敢或是无心抗日,也更为加深了广州与南京之间分裂的心
结。
一二八事变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暂时的稳住了中国的民心士气,也增
加了国际社会同情中国的舆论,但是在战术上,却给日本增加了在城市作战
的经验与准备6,同是日军也秘密的加强在上海租界内的防御工事,构建出
中国军队火力无法破坏的要塞式据点。而在中国方面,则是误导了日后作战
准备的方向,以为中国军队在都会区作战中,可以占到死守的地利,而轻忽
了纵深作战的准备与布署,结果在以后的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中,中
国方面派出大军在上海市区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决战,甚至企图逆袭日军阵
地,结果华军部队付出超过预期的死伤代价。
___________
6 因为当时日本陆军一直都以对苏联作战为假想敌,日军编制与战术的准备,是为在西伯利
亚大平原会战所设计的。
www.ccina.com
中国失土收复论坛
郑浪平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www.npla.org/glory